催眠和建议的定义
催眠常常被分为两个独立元素:催眠状态(被视为“意识的改变状态” 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有时也被称为“恍惚状态”Trance state)和建议(参见Heap 1996)。这一区分产生了一些有用的研究,当考虑到神经影像研究结果时这一区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同意这个定义(参见Barnier 2008)。
Figure: Separation of the hypnotic state and suggestion can be a useful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effects of hypnosis
催眠状态 / 恍惚状态 / 催眠引导
给参与者一些指令(比如:注意力集中在催眠师的声音上,或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世界),参与者可进入催眠恍惚状态,这被称为催眠引导。一些催眠引导包括放松的建议,但这并不是严格必要的。对于催眠恍惚状态是否是一种意识的改变状态,这一直都存在争论。如果一个人出现下述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进入了催眠:
1. 注意力集中
2. 没注意到外界刺激
3. 专注于某种活动,图像,想法或感觉
许多催眠师将催眠状态比作人们自发进入的日常经历,比如:
- 陷入沉思或做白日梦
- 专注于运动、阅读、听音乐等
- 开了很长时间的车,但想不起来行驶路线
- 专注于冥想/放松
- 鼓励参与者减少或停止分析
- 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序的意愿
- 提高参与者对正向结果的期望
催眠引导是指给参与者一系列的指示,意在帮助他们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程序鼓励人们集中注意力,忽视周围环境,专心于内心世界。通过练习,有些人能够很快地进入想要的状态:要么是自发地,要么是内心回想催眠程序。催眠程序通常还包含:
- 鼓励参与者减少或停止分析
- 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序的意愿
- 提高参与者对正向结果的期望
建议
建议可用来改变意识的内容,可以针对感知、感觉、认知、情绪或行为。人们普遍认为,许多与催眠有关的有趣现象实际上是建议的产物(比如:Kihlstrom, 2008)。建议并不同于日常指示,因为对建议“成功”的响应是指受试体验上的不由自主、毫不费力或“真实”:被建议的行为常常让受试觉得是自发的,而其他(情绪、认知、感知等)的改变则让受试觉得毫不费力且“真实”。人们普遍认为,处于“催眠状态”利于对建议的响应,也有一些证据支持这一观点。然而,人们也可以在没有催眠程序的条件下响应建议,在这种条件下,通常称他们是在响应想象建议(responding to imaginative suggestions)。
建议通常伴随适当的想象(imagery),但以下效果可以无需想象而采用直接建议产生:
- 放松(例如:“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越来越放松”)
- 手臂悬浮(例如:“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手臂变轻了,正向空中升起”)
- 麻木(例如:“注意到你手臂的感觉正在流失,手臂变得越来越麻木”)
- 失忆(例如:“当你醒来,你不会记得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 催眠后建议(例如:“之后,当我打响指时,你会挠你的鼻子”)
我对催眠与建议的定义
对于抱有期待的参与者,催眠和对建议的响应源自于执行控制系统(executive control system)放弃了某些方面的正常功能。一些行为启动了,但系统忘记了这个行为已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体验到行为的自发性。或者,执行控制系统允许想象一个场景,但它未察觉到是它启动了这个想象,所以导致想象的“真实体验”感。
What is hypnosis?
Definitions of hypnosis
Types of suggestion
FAQ
Scientific theories of hypnosis
History of hypnosis
Animal hypnosis
Key people in hypnosi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Neuroscience
Modification of suggestibility
Attention and hypnosis
Pain research
Hypnosis as a research tool
Genes and hypnotizability
What is hypnotherapy?
Is it effective?
Finding a therapist
Depress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in
PTSD
Smoking
Surgery
Weight loss
Hypnosis research papers
Suggestibility scales
Scripts
Videos
Forum
Organisations
Journals
Book reviews
© 2007-2019 Dr Matthew Wh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