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催眠有效吗?临床证据

简短回答

简短回答是:有效,催眠疗法对于一些情况有帮助。

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催眠对于某些疾病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比如疼痛、肠易激综合征。对于另一些情况,现有研究证据不多,或研究质量不高。使用催眠最有力的证据往往来自于“纯催眠”治疗的情况。对于一些情况,混合治疗(催眠+其他疗法)可能更适合,尽管它们的研究往往比较困难。不过,仍有一些研究将催眠加入其他疗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比如对比CBT与CBT+催眠。

要记住,催眠疗法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治疗方法,所以你需要一位受过循证治疗(evidence –based therapies)和催眠训练的治疗师。

详细回答

支持心理治疗有效的证据有很多种,某些较另一些更可靠。本页面回顾了催眠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评估了证据的质量。简单地说,支持某种特定疗法的证据越多,相互冲突的证据越少,那么就能越确信这种疗法的有效性。此外,研究质量越高或越严谨(比如:随机对照试验相较于个案研究),证据就越有力。

对于临床研究中涉及催眠的部分,根据可靠性指标,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证据进行质量排序。心理学研究中可靠性排名一般是:

描述

特点

可靠性

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

根据明确的纳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查找所有相关研究。试图评价、选择、综合所有与某个问题相关的高质量研究

元分析

Meta-analysis

根据明确的纳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查找所有相关研究。将大量研究的关键结果(效应值 effect size)分组

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条件A或条件B

对照试验

Controlled trial

参与组参与条件A或条件B,但未遵循随机分配原则

非对照试验

Uncontrolled trial

没有对照组,即参与者没有接受安慰剂或替代疗法

个案研究

Single case study

详细报告一个病人或一组病人对某种治疗的响应。可以通过良好的基线报告(good reporting of baselines)来改进

催眠研究的元分析

不是通过单个研究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元分析将许多此类研究结果组合在一起,以获得数学上更可靠的对治疗效果的估计,通常用效应值(effect size)来表示。Cohen (1988) 定义效应值的大小(0.2定义为小,0.5定义为中等,0.8定义为大)。纳入标准是预先设定的(例如,我可能希望查看那些调查催眠对疼痛影响,而且报告了有用统计数据的研究;我也可能希望查看那些满足某些质量标准的研究),所有符合标准的研究都应包括在内。样本很大的研究视为“更可靠”,在后续的分析中给予更大的权重。元分析利用多个调查相似主题的研究赋予的大样本量,被视为对评估效应值有帮助。当然,元分析也有局限,包括:“橘子与苹果问题”(对材料、量器、方法都广泛不同的多个研究作比较)、正确地评价单个研究的质量、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等。对元分析的批判可查看Roth & Fonagy (2005).

对催眠的有效性进行的元分析包括:

  • Kirsch, I., Montgomery, G., & Sapirstein, G. (1995),调查催眠作为行为认知疗法的辅助。这项元分析中,研究人员收集了将催眠作为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手段(CBT vs. CBT+催眠)的多个研究。这种将催眠作为辅助,与催眠本身不是独立疗法而是能使其他疗法更有效的观点一致。多种障碍的研究纳入了元分析,包括恐惧症、肥胖、疼痛,因此,本项元分析的结果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疾病。元分析结果表明,催眠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一般接受认知行为催眠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hypnotherapy)的病人比至少70%接受非催眠治疗的病人(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有更大的改善。改善效果在肥胖研究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后续的长期随访中,表明接受认知行为催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继续减轻体重。
  • Lynn, S. J., Kirsch, I., Barabasz, A., Cardeña, E., & Patterson, D. (2000),一个特刊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催眠作为一种具有证据支持的临床干预方法。
  • Flammer, E., Bongartz, W. (2003). 这项元分析包括57个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些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催眠治疗组(接受催眠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控制组,或接受传统药物程序的控制组。中等效应(d=0.56)表明催眠治疗的有效,但这必须在本试验中理解(因为控制组要么是未接受治疗,要么接受的仅为药物治疗)。6项研究报告了催眠敏感性与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平均相关系数r=0.44),这表明高催眠易感性比低催眠易感性治疗效果更好。

 

Home
About & contact
News

Language
English
Francais
Information
What is hypnosis?
Definitions of hypnosis
Types of suggestion
FAQ
Scientific theories of hypnosis
History of hypnosis
Animal hypnosis
Key people in hypnosi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Neuroscience
Modification of suggestibility
Attention and hypnosis
Pain research
Hypnosis as a research tool
Genes and hypnotizability
Hypnotherapy
What is hypnotherapy?
Is it effective?
Finding a therapist
Depress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in
PTSD
Smoking
Surgery
Weight loss
Resources
Hypnosis research papers
Suggestibility scales
Scripts
Videos
Forum
Organisations
Journals
Book reviews

© 2007-2019 Dr Matthew Whalley